6月中下旬以來,江西應用科技學院23支隊伍赴全省各地開展“三下鄉”(“文化、科技、衛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田間勞作、直播帶貨、健康服務、支教助學……青春的激情在贛鄱大地涌動。應科學子們走村串戶,深入基層,開展走訪調查、田間勞作、鄉村問計等活動,他們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爭當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把“強國有我”的青春好文章寫在贛鄱大地上。
志愿服務 為老百姓干實事做好事
近日,財經學院“同心燃夢服務隊”實踐服務隊隊員們走街串巷耐心細致地為參保群眾講解醫保電子憑證的作用,面對面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激活和使用,成了炎炎夏日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進一步加強醫保電子憑證的宣傳和推廣,方便群眾就醫,實踐服務隊隊員們走進雙明鎮走村入戶,主動為參保群眾現場激活醫保電子憑證。
“大爺您好,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了以后看病非常方便,您和您的家人就可以在手機上掛號、繳費、結算,無需排隊等候,節省了好多時間。而且到藥店購藥時也只要出示醫保電子憑證就可以了,特別的方便。”連日來,玉山縣雙明鎮各村的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到處都能聽到類似的話語。
志愿者們一邊為村民解釋醫保電子憑證的作用,一邊拿手機為他們進行激活,并現場指導他們如何使用。特別是針對老人、小孩等未使用智能手機的參保群眾,主動幫助其家人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中親情帳戶綁定激活醫保電子憑證,持續為參保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溫暖舒心的醫療保障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為老百姓干實事。
田間勞作 青春的身影成為農田里的風景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裕,進一步推動馬山縣古棠村發展,7月5日,紅心追夢社會實踐團的隊員們前往琴榜屯進行志愿勞作。
一大早,實踐團的隊員們在古棠小學集合,在村書記和當地村民的幫助下隊員們前往琴榜屯,戴上編織帽,手持鐮刀鏟頭。隊員們踏上了琴榜人民自發修建的“致富路”,抵達向日葵種植基地,為琴榜人民向日葵種植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下田不知農耕之苦,不動手做飯不知燒火之難。”智能制造工程學院2020級機械與自動化1班張宇超感嘆道,“無論是板石修路,種向日葵,還是自己做飯時遇到的炒菜、生火等難題,這些都要我們去學習和克服。”
7月4日,人工智能學院暑期三下鄉“AI助推鄉村振興服務團”來到南昌新建區流湖鎮柏樹村澤天稻花養種基地。服務團成員們一起下田,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學習并體驗了秧苗移栽和插秧。經過一下午的勞作,一排排秧苗整齊出現在水田中,生機盎然。
助農興農 直播帶貨助力農產品銷售
近日,“農墨種彩”匠心助農社會實踐團走到南昌市幽蘭鎮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庭院,走向廣闊的農村,利用電子商務專業能賦能現代農業新發展,積極打造互聯網+生態農業新模式。
“渡頭掛面是以傳統手工制作、日曬而成,掛面細如發絲,潔白如玉,面條不含任何添加劑及人工色素,是純天然綠色健康食品,好吃不長胖,非常適合有減肥需求的女生朋友們食用”,自信的眼神、盈盈的笑臉和熟練的手勢動作,實踐團的劉蕊同學對著鏡頭認真地介紹當地的特色產品,進行直播帶貨。在現場,實踐隊分為數個小組,單場直播時長為2個小時。
直播結束后,不少學生表示,今后他們會更多地關注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積極向周圍親友宣傳紅色文化和農產品,為鄉村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支教助學 在孩子心中播撒希望的種子
近日,建筑工程學院“志愿助童心,圓夢有你我”實踐隊到湖北省鄂州市太和希望小學開展主題為“志愿助童心,圓夢有你我”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務活動。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一天,實踐隊成員們就在太和鎮希望小學開展了“安全教育”主題課程。成員們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先學習安全自護口訣。同時,實踐隊成員通過小游戲來提升孩子們對安全知識的興趣,盡管鄂州的天氣有些悶熱,但是孩子們依舊特別積極,對課堂活動保持著高度的興趣。
幽默詼諧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學習到了安全方面的有關知識。同時,實踐隊成員還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身心健康課程,給孩子們講解了有關身心健康的相關知識,幫助孩子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我,發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
筑翼圓夢團成員通過組織開展繪畫、制作手工、舞蹈等系列藝術類主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實踐隊成員還帶領孩子們進行了足球訓練,教他們射門、控球、傳接球等一些簡單的足球技巧和基本動作,并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組織了分組對抗,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孩子們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在孩子面前,筑翼圓夢團成員們既是興趣老師,又是安全講師……變換不同角色、設計不同活動,讓孩子們的暑假“有滋有味”。
社會調研 掌握一手資料為鄉村振興獻策
連日來,在贛州市信豐縣安西鎮禾星村的田埂邊、馬路上、農家里……有一群年輕人格外醒目。“我是來自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的一名學生,暑假來到這里調研……”村民們面對這些陌生的面孔,大都釋放出善意的微笑。
“我們村為了增加村民生活的幸福感,正在建設休閑廣場相關設施。”“三下鄉”志愿服務隊從當地村干部了解到,近年來禾星村主要以宜居宜業為主要方向,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以達到鄉村振興的戰略目的。
根據村委會委托及村民的愿望,“三下鄉”志愿服務隊計劃為當地村民規劃一個休息廣場,他們首先帶著專業儀器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工作,隨后向當地村民了解了廣場的設計意愿,最后進行了圖紙的設計。
團隊成員們使用軟件建模以及圖紙設計時將村民村干部的意見充分采納,融合進橋梁圖紙中。此次下鄉,團隊成員根據所學專業特點,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結合基層發展的需要,深入基層,用自己的知識,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為當地發展貢獻了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色教育 探尋紅色歷史,接受革命教育
除了社會調研、田間勞作等活動外,追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也是“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6月23日上午,光華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路有您”實踐隊有幸拜訪到紅星企業集團計財處副處長兼紅星經濟開發區副區長、物價局局長丁明武,聽丁明武給隊員們講述王震將軍在東鄉做出的偉大貢獻。實踐隊隊員們聚精會神,深切地感受革命先烈熱愛祖國、英勇頑強、不懼犧牲、敢擔重任的偉大精神。
6月28日,國際商務學院“農”墨“種”彩匠心助農實踐團隊員們來到南昌市幽蘭鎮參觀了黨史館的基礎陳列展廳和紅色故事專題展廳。館內濃郁的“紅色文化”讓大家在重溫黨崢嶸歲月的同時,更真切地感受到幽蘭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員敢于斗爭,堅韌頑強的革命精神指引下,走過的不凡歷程。
近日,該校建筑工程學院“三下鄉”志愿服務團隊在安西鎮團委、禾星村黨總支的帶領下來到了位于安西鎮上逕村的阮嘯仙烈士墓前開展了“七一”主題黨日活動。在阮嘯仙烈士墓前,全體成員奏唱國歌。隨后通過現場教學,志愿服務隊了解到了阮嘯仙烈士的革命事跡。
通過參觀紅色文化遺址,團隊成員了解了很多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同學們紛紛表示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發揚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踐行革命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青春力量 青年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錚錚誓言
據了解,今年學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聚焦突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內容涵蓋理論普及宣講團、黨史學習教育團、鄉村振興促進團、發展成就觀察團、民族團結實踐團5個大類,組建校級團隊23支。
結合專業特色和服務地需求,開展“童心港灣”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志愿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江西省“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暑期基層實踐鍛煉、赴新疆、西藏社會實踐等8個方面的專項行動。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開展方式,將“三下鄉”與“返家鄉”深入結合,將思想理論學習與志愿服務實踐相結合,展現青春風采,獻禮二十大。
近年來,我校“三下鄉”把握時代主題、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呈現出頂層設計科學化、實踐活動常態化、服務形式多樣化、實踐項目品牌化等特點,“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磨煉了意志、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獲得了廣泛好評,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讓青年的服務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編輯:劉金
QQ在線答疑: 2415223926(工作日8:30-16:40)
全國服務熱線:0791-83652506
對外合作手機:18779111118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宏福大道2888號 郵編:330100 版權所有 ?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