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具有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建立適應行業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區域、面向行業、面向產業辦學,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平臺建設工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創新引領、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綠色崛起、擔當實干、興贛富民”工作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應用型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完善科教協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學標準體系,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二、建設目標
以傳統專業改造升級成試點專業為主體,對接區域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鏈。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打造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三、建設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踐行“健全人格、復合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三元育人”特色。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推動學校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緊密對接,精準加大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培養符合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二)堅持系統培養,多元成才。以專業課程銜接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關鍵,拓寬應用型人才成長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型專業群,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提高人才培養、創新驅動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
(三)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將人才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訓實習實踐、企業服務科技創新功能有機結合,促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產、學、研、轉、創、用于一體,互補、互利、互動、多贏的實體性人才培養創新平臺。
(四)堅持多元協同,開放創新。強化學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產業園區、企業等多元主體協同,形成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資源、共擔責任的組織架構。在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學生培養等方面多元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人才培養的競爭力。
四、組織領導
成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建設工程領導小組,加強對平臺建設工程工作的領導。
組長:黃士安
副組長:干甜
成員:校辦、宣傳部、人事處、產教融合建設中心、教務處、科研處、創新創業學院、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實驗實訓處負責人,各教學院院長(或主持工作的副院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產教融合建設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劉宇中兼任,負責落實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建設工程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及其日常管理、統籌協調等工作。各教學院根據學校的實施意見,組織貫徹落實。
五、建設內容與任務
(一)專業共建,逐漸邁進產業學院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聚焦產業行業人才需求,教學院要優化調整專業設置,構建學科專業群,與合作企業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人才培養。規定雙方在專業共建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責,實現校企融合向產業學院邁進。
任務:各教學院分三年,逐年完成本科專業與企業合作開展專業共建;各教學院在三年內,完成成立至少有一個校級產業學院。
(二)方案共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培養適應企業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使制定的教學計劃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校企雙方要組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資深理論的專家,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從企業、現場新技術的運用及現場用人的角度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
任務:各教學院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并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由教務處組織專家論證,指導各教學院具體實施。
(三)教材共編,開發一批校企合作課程
推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開展課程和教學體系改革。與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以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需求編寫教材內容。實現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生產流程、項目開發等產業需求科學對接,建設一批高質量校企合作課程、教材和實驗實訓指導手冊。
任務:結合行業發展與教學課程,各教學院與合作企業每年至少開發1門課程、共編1本校企合作教材、1門實驗實訓指導書,并用于教學。
(四)教學共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與合作企業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雙方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課程教學、學科競賽及創新創業指導等,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教學方法,推進項目式、案例式教學,推進課程學習與實習實訓相融合。
任務:各教學院與合作企業在教學共施中要總結提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競賽,做好項目式和案例式教案。
(五)基地共建,構建一體化實習實訓基地
結合產業學院建設,與合作企業共建集實踐教學、科技研發、生產實習、培訓服務等多位一體的實習實訓平臺。將產業元素有機融入專業教學,統籌兼顧課程要素和生產要素,共同構建實踐教育體系和生產性實訓基地。
任務:成立產業學院的教學院與合作企業在2022年要至少完成一個集實踐教學、科技研發、生產實習、培訓服務等多位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六)師資共培,建設“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依托產業學院內部管理機構設立若干教師專崗,支持行業協會、企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到產業學院任教;開展校企教師聯合授課,學校教師送入企業進修,提升實操能力;企業師資進校參加校本培訓,提高授課水平;共同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成立名師工作室;開展師資交流、研討和培訓等業務,將產業學院建設成“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任務:教學院根據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年度工作計劃,每學年統籌做好相關專業老師進企業培訓,企業師資入校學習安排。
(七)就業共助,實現高品質就業
將企業優秀文化理念和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專業職業素養,適應企業管理模式。將部分核心課程教學與專業證書培訓對接,逐步推進學生的“多證”教育,為學生順利實現高層次就業提供資質保障。
任務:教學院與合作企業共同努力做好該專業學生實現100%就業。
(八)成果共享,提升學校服務社會能力
拓展學校和企業雙方資源,發揮校企人才優勢,開展企業項目聯合攻關、產品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共同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出版專著和科學研究。
任務:教學院與合作企業每年至少產出一項科研成果(成果包含但不限于指導學生發表論文、校企聯合發表論文、發明專利、出版專著和科研課題)。
六、組織保障
(一)健全工作機制。建立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建設中心等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加強對工作的指導、評價和服務。
(二)加大經費投入。重點面向學校產業學院實驗實訓基地項目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試點,學校按各產業學院基地投入不低于100萬元,用于支持各試點專業開展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體制機制創新。
(三)加強督查與評估。教學院根據產教融合建設要求,結合本專業特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學校組織專家對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對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單位,學校給予獎勵,并在全校予以推廣。
本實施意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由產教融合建設中心負責解釋。
編輯:吳亞旋
QQ在線答疑: 2415223926(工作日8:30-16:40)
全國服務熱線:0791-83652506
對外合作手機:18779111118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宏福大道2888號 郵編:330100 版權所有 ?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繼續教育學院